<
t9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矿工雄风 > 第五十六章日本
    勿用讳言古代日本是东方文明的半成品,进化不完全的半兽人;近代日本是西方文明半成品,从半兽人又退化到野兽的怪物;现代日本是中西方半文明的杂交后代,忘记了历史没有羞耻感的说不上是人还是兽的怪胎。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

    在日本人的精神领域有两样图腾,一是菊,一是剑。菊代表的是古代日本偷学自中国的文明,她要求日本人温文尔雅,但日本人没有偷学全,只学了一半所以古代日本人是半人半兽的半兽人;剑代表的是近代日本学自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人类情感,所以此时的日本人又退化到了禽兽;由于日本战败,代表中国古文明的菊文化与代表现代西方文明的剑文化在日本杂合,杂合的结果,使日本人忘记了历史,造成了现代日本人表面对人温雅,背后对人凶残的怪现象。

    日本特遣队自从抵达1839年10月的美国科罗拉多州之后,趁着与之同来的美国特遣队初抵异时空丧失警惕时,从背后发起了突袭,干掉了九个,唯有美国特遣队副队长洛克菲勒因为躲进了时空舱而幸免于难。

    日本特遣队横穿美国大陆来到西海岸,他们在路途上发现,中国人在美国有着崇高的地位,于是化装成中国人方便行事。然后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欧洲,又换船经地中海来到亚历山大港上岸,穿过埃及,再多次换船经红海、印度洋、南洋、东海最后到达日本。当他们抵达日本时,已是1840年的5月了。整个行程花了他们足足七个月的时间。

    不要怀疑他们在路上会没钱乘船和应付路费。对于通过了严格忍术训练和二十一世纪特种兵训练的日本特遣队员来说,在路上顺手牵羊打劫有钱人,搞点“外快”,那还不轻松胜任。抢劫之后,他们也用不着遮掩,反正他们现在是“中国人”身份,所有的账都会算到中国人身上。

    在这七个月的行程中,日本特遣队搜集了不少情报,发现这个世界基本与历史上的世界相符合。但中国及南洋的现状发生了巨变。现在的南洋和中国西南部被一伙造反者建立的新政府占领了。新政府还派出了使团,在欧洲和美国频繁活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综合分析后,日本特遣队作出了结论,这新政府的主要成员一定是来自未来的,他们已在这个世界活动了二年以上。至于为什么自从中国南方的一个煤矿发生神秘的时空转换事件以来,在后世地球已过了十年,而现在这个时空分支才过去二年多,日本特遣队认为这是由于两个时空的时间运转快慢不一样的结果造成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说的就是时空分枝的不同速度的时间所造成的奇事。

    抵达日本后,特遣队收集了这一时期的日本资料与历史上的日本不同之处相比较,好作发展计划。他们发现,现在的日本与历史上的日本相差不大。最大的差别就是狡猾的中国南方政府利用日本金贱银贵,用黄金套走了日本大量的白银。这给日本的货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由历史上的一比五变成了一比十,比价上涨了整整一倍。(此时国际市场的金银兑换比例为一比十五。)货币市场的巨大变动,给日本的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混乱,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灾难:让一些以金子作为财富储备的大家族的财富大幅度的缩水,而那些手中有大笔银子的家族,也因为白银的大幅度涌进,造成了白银购买力的下降,他们手中的财富也跟着缩水了。金银比价的巨大变化,还导致包括米、麦、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原本已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困顿的日本人,不断的抗租抗税,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使日本国内动荡不安。

    “卑鄙无耻的支那猪!”

    这是日本特遣队的共识。不过这要是被龙居士听到了,一定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在他的理念中,被敌人骂,就是自己的光荣。敌人骂得越狠,那么光荣就越大。

    为了深刻了解日本人的本性,有必要在这讲一讲日本的野兽史。

    日本民族有其显著特点,国家虽不大而野心勃勃,民族桀骜不驯,贪婪至极,唯利是图。自古以来其对中国的野心可谓昭然若揭,侵扰祸害之举不断。公元663年,中国的唐高宗时期,日本军队为控制朝鲜半岛,公然向强大的唐朝军队开战,史称“白江口之战”,这一仗自然是日军失败。到了明朝,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狂言“灭亡中国,迁都于北京”。乃大举入侵朝鲜,其根本意图是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其结果是被中朝联军击败。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为害中国沿海数十年,众所周知。

    此时的日本政治上,是以武士阶级为支柱的德川将军幕府统治。

    1840年的日本德川幕府统治已是晚期了,衰像日显。自1787年15岁的德川家齐任第11代将军以来,其腐朽荒淫达到了新的高度。德川家齐贪图享受,很少理会幕政,喜爱“家庭生活”。40个妻子和无数侍女供他淫乐,其中16个为其生了28个儿子和27个女儿,共55个子女。为拉拢各地大名,德川家齐将其子女作为大名的养子或儿媳妇,共结下36家大名亲家,为此花费巨额钱财嫁女娶媳。此时的德川家齐,尽管在1837年让将军位给其子家庆,但仍幕后执政至到1841年去世。

    武士道,顾名思义,就是武士阶级的道德规范。武士阶级是日本古代很早就有的一个特定的阶级,其人员构成并非只是打打杀杀的武士,主要却是知识分子。其性质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士”阶层。

    从11世纪初期开始,日本的武士势力逐渐形成了地区性武装集团。无数分散的武士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了武士团。武士团的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执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的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武士道思想是“只感化自己民族”的思想,对外则表现出它残暴的一面。在侵华的日子里,武士道的残暴本性,达到了新的高度。“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以及人类所能想到的一切残暴手段,在侵华的岁月里,展现无遗。“活体细菌实验”、“杀人以奠战马、军犬”、“剖开孕妇的肚子取出婴儿喂狗”、“杀人竞赛”、“用活人来练习刺刀”……不管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种种手段,日本都有中国人身上实习过。

    武士道起源于动乱的年代,在不安的环境因素下,如何保持镇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日本的武士阶级保留了祖先们残暴而洗练的气质。用尼采的话说:“如果把亚洲人的性格状况比喻成平原,日本就是一座突起的山丘”。他们认为,天皇本身是带有上天使命、而以肉体存在于地上的天神代言人。日本战败,则天皇受辱,忠义乃武士天职,武士此时正当为天皇效忠!

    1840年时作为幕府统治支柱的武士阶层已衰落。

    中小级武士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实际收入减少,幕府或大名为转嫁财政危机也不断削减他们的禄米,致使其生活日益窘迫,被迫转为诸如教师、医生、手工业者和小商贩,有的成为失去士籍的浪人,有的成为商人的养子,或者转化为从事工商业者。这些下级武士希望对幕藩体制进行变革。

    同中下阶武士一样困苦的还有农民。农民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逐渐失去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佃农,生活极为贫困,天灾人祸迫使农民不断起来反抗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832年到1833年的大灾荒使得粮食严重歉收,饿死者无数,社会动乱不稳,农民起义与市民的捣毁运动一年就超过了百余件。在大阪地区,富商们趁机囤积居奇,市政官员不仅不救济百姓,反而勾结奸商哄抬物价。信奉阳明学的大盐平八郎本是维持治安的下级武士,因对幕府腐败不满而辞职,开办洗心洞私塾教授学生。1837年初,大盐忍无可忍,率其门徒发动武装暴动,横扫五分之一的市区,捣毁富豪住宅及米店等房屋万余间。但在幕府大军的镇压下很快失败。

    与武士阶层和农民衰落相反,一些商人、高利贷者、借贷资本家和手工工场主则兴盛起来。

    从18世纪初开始,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特别是因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普遍栽种,德川幕府中期以后,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小商品经济生产者,从而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市场体系。由于这些商品生产者各自的生产条件不同,必然引起两极分化。一些条件较好的生产者不断积累财富,收购破产农民的土地,逐渐上升为地主。因为幕藩领主禁止土地买卖,所以土地兼并主要是采取抵押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地主一般称为“村方地主”,另外还有一种开发型地主,也就是一些商人、高利贷者、借贷资本家和手工工场主利用逐渐积累的资金,通过向幕藩领主承包垦荒,成为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到明治维新前夕,新兴地主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占有的土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除较大的地主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之外,中小城市地主通常是采取雇工经营的方式。由于他们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资本拥有者,因而与手工业生产、商品贸易具有密切的关系,或者经营手工业,或者从事商品流通,成为一身二任的“豪农豪商”。

    与此同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工场。例如在大阪附近的棉织业中心河内,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木棉寄屋”的农村商人,他们收购农村手工业者的棉纺织产品,然后转卖给大阪的棉布批发商。接下来,他们进一步通过“换棉”和“出机”的方式控制农村家庭手工业。所谓“换棉”是指商人供给棉花,农民在家里纺成纱或织成布,商人按成品数量支付酬金;所谓“出机”是指商人不仅提供生产原料,而且提供纺织机械,农民在家里织成布匹,按照成品获得酬金。再进一步,商人出资招募贫穷的农村妇女,集中在厂房中进行生产。此时的商人已变为资本家,生产者变为雇佣工人,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幕府末期,这样的手工工场已有260多家,每个工场拥有六到十台织机。

    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到十九世纪中期,仅在大阪一地经营汇兑业务、资本金在20万两以上的钱庄就有50多家。这些金融商拥有巨额财富,不仅控制了幕藩财政,而且对整个社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仅是他们借给各地大名的款项就高达6000多万两,只是每年的利息就值300万石大米,而各地大名每年运往京都、大阪和江户的大米也不过400万石,以至形成“幕藩疲弊,权落商人”、“大阪富商一怒而天下诸候惊”的局面。

    积弱的日本成了西方殖民者口中的肥肉。

    首先对日本下口的是俄国。沙皇俄国不断向东扩张,18世纪末沿千岛群岛南下,直接窥探虾夷。1792年俄使节拉克斯曼到达北海道的根室,要求通商,但遭到幕府的拒绝。其后双方在北方经常发生摩擦,1807年幕府将松前藩及虾夷地区全部作为直辖领地,同时设松前奉行,以对抗俄国的入侵。在南方,因英国船只经常靠近日本港口并引起纠纷,幕府在1825年颁布《夷国船打拂令》,要求各藩驱逐靠近日本港口或近海的外国船只。因经营虾夷地区与将军子女婚姻的费用惊人,为弥补幕府财政的严重亏空,大量铸造被称为“化政小判”的恶币。尽管幕府因此得到550万两的利润,但引起物价的急剧上升,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人力量的壮大。

    与早期殖民扩张不同,进入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寻找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工业革命大规模兴起后的需求,而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的远东地区是其扩张的最后乃至最重要的目标。早在19世纪初期,英、俄、美等国不断派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幕府甚至在1825年重申过去颁布的“驱逐令”,炮击靠近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

    面对日本的幕府的强硬态度,西方列强打算对其进行武力征服。

    从历史上看。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四艘涂成黑色的军舰闯入东京湾,威逼幕府接受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并约定第二年春天给予回答。1854年2月,培理再次率七艘军舰到达日本,并与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向美国舰船提供煤、水、食品及其他需用品,救护遇难船员,美国可在两个港口设领事馆,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随后英国和俄国又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但在日俄条约中除增加了治外法权以及长崎为开港城市外,还规定了日俄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

    1856年8月,美国总领事哈里斯到日本,准备在下田设领事馆。经过与幕府的长期谈判以及利诱与恐吓,首先得到领事裁判权和在开港地的久居权,然后在1858年6月双方签定《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日本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新潟和兵库等港口及江户、大阪两城市;承认美国人在开港地的居住权和公使领事驻在权;通商自由及协定关税等。随后英、法、俄、荷也相继与幕府签定了类似的条约。由于这些条约均在安政五年签定,因而被称为“安政五国条约”。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通过这些条约不仅剥夺了日本的关税自主权,而且也得到领事裁判权和建立租界、行使治外法权等特权,从而使日本彻底向西方国家开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结果引起了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不过由于中国南方新政府海洋力量的兴起,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发不发生完全取决于中国新政府的态度。

    针对日本目前的现状,在政治和战略上有独特的见解特遣队副队长田中扩张,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投靠幕府将军,夺取日本政权,改革内政,拉拢满清,麻痹中国南方新政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初期发展战略。第二步,等国内稳定,实力壮大后,再发展海军,出兵朝鲜,占领东北,以此来扩展日本的生存空间,改变日本土地狭小,资源馈乏的状况。在取得战略空间后,再联合满清和西方各国,消灭南方新政府的中期发展战略。第二步,灭掉南方新政府后趁机再消灭满清,占有支那,取得争霸天下的资本的后期发展战略。这三步走的战略,预计将花费特遣队三十年以上的时间,那时的特遣队成员已老,再无力应付,至于最后日本能不能一统全球,将地球变为日本人的地球,就看继任者的能力了。

    制定好了战略方针之后特遣队,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依靠自己超人的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第一步就是投靠德川幕府,取得德川家齐和其子德川家庆的信任。